世界速讯:有一种清醒叫“每事问”
2023-06-30 11:21:01 来源: 开封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
(资料图片)

《论语·八佾篇》中,有一个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”的记载,说的是孔子在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,遭人讥讽的事。常人第一反应或许是:不懂就问是对的呀,可再一想,孔子是有大学问的人,不可能不懂吧。

“子入太庙,每事问”,不是说孔子真不懂,而是表现出礼貌的最高境界:谨慎和恭敬,是对“礼”和所问者的尊重。“问”不仅能够全面了解事情真相,巩固已有知识,还能拉近和所问者的距离,更说明孔子那么高的学问,还如此好学,实在是难得的榜样。这也启示我们,遇事要多问几个“为什么”,才能少犯错误。

一个会“问”的人,是一个会思考的人,也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。坚持“每事问”、坚持虚心向群众请教,是一种理智,也是一种清醒。会“问”的人,才会思考,才会规划明天,才会把规划做到精致,才会为明天的到来精心准备。而恰恰我们的个别领导干部,缺少不耻下问的态度。

遇到问题,向比自己强的人求教、向领导求教,比较常见;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、向下级求教、向群众求教,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。孔子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求教感到羞耻。群众也有自己的长处,再优秀的人也有不如别人的地方。因此,我们要学习孔子的“每事问”,取人之长、补己之短,随时随地向群众学习,随时随地提高自己。

不管是谁,只要他们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,就要拜他们为师,就要努力去学,这样才能不断进步。作为领导,不要以为自己有不懂的地方,是不光彩的事、会影响自己的权威和形象。事实上,瞎指挥、不懂装懂,才是最可怕的事,才是最不光彩的事。坚持“每事问”,才能避免盲目决策、片面决策,拍出错误的板子、作出错误的决策,避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。

开展主题教育,贵在培育良好作风,贵在向群众学习,贵在将“每事问”作为调查研究的好方法。培育良好作风,需要领导干部不仅坚持“每事问”,还要把不耻下问当成转变作风的重要标志。每事都问到点子上,是念好“实”字经、“深”字经、“准”字经,应成为一种好作风、好习惯、好做法。这样调查研究,才能找准问题,拿出解决问题、推动工作的好方法。做到“每事问”,不断揣摩思考同一件事情,才能更精准,更对症下药。

责任编辑:hN_302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