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“小候鸟”在城市展翅飞翔|热门
2023-07-04 08:18:54 来源: 开封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全媒体记者康冀楠


(资料图)

核心提示

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,暑假意味着轻松和快乐。对于部分留守儿童来说,暑假则更多意味着亲情的回归。从农村到城市,再从城市回到农村……一到暑假,留守儿童就像候鸟迁徙一样,往返在城市和乡村之间。

对他们来说,眼前这座城市虽然陌生,却有亲情相伴。对变化了的生活环境,他们展开稚嫩的翅膀,努力地练习飞翔。“小候鸟”进城,如何让他们的假期过得更有收获?这是一个课题,也是一项民生工程。

每到暑假,都会有一些进城务工人员,把留在家乡的孩子接到身边,过完假期后又送回老家读书,这一学生群体被称为“小候鸟”。

虽然“小候鸟”终于获得和父母一起生活的机会,但对他们来说,也存在诸多问题,包括忙于工作的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而出现安全、心理等方面的问题,以及过完假期之后再次离开父母的失落感等,这一群体需要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
“小候鸟”纷纷趁假期进城探亲

暑期已至,铁路、公路等迎来了暑期客运高峰。在提着行李、脚步匆匆的人群中,一些未成年人格外显眼。他们在家人的带领下,收拾行李、购买车票、乘车前往父母打工的城市。连日来,记者在宋城路站、开封北站和开封汽车中心站等地看到,现场人流量明显增多。售票厅、站外广场、候车室里有许多旅客,其中有不少都是小孩。他们有的吃着零食、有的躺在座椅上休息、有的相互打闹着。

他们在炎炎夏日中开始了自己的行程,亲情也开始悄悄升温。“俺们从郑州转车去广州,孩子他爸妈都在那打工。”说话的是通许县竖岗镇的农民孙二民。7月1日中午,在宋城路站候车的他,身边坐着两个10岁左右的孩子。“这个平头的是俺孙,那个是他姨家的老表。俩孩子的大人都在广东那边,让我帮忙一块带过去。”孙二民告诉记者,家长不方便回来接孩子,送孩子去父母那边的“任务”只能交给他了。

“叔叔,我明天下午就能见到俺妈了。”当被问及到去广州的心情时,孙二民的孙子龙龙一脸的兴奋。“我带着暑假作业去,在那边也不耽误学习。俺爸妈上班时,我就和表弟一块玩。”龙龙说。

像龙龙这样的孩子,网络上称之为“小候鸟”。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小朋友,每到假期从家乡出发,在父母打工的城市短暂停留或安住。他们的父母,可能是街边小店的老板,或者是建筑工地的工人,又或者是某个工厂的流水线工人。无论他们父母的身份如何,对他们而言,重要的都是骨肉团聚。

“这么热的天,还要去那么远的地方。要是父母都在家挣钱,谁愿意带孩子出这个远门?”7月2日,家住龙亭区北郊乡的曹玉霞正计划带孙女去苏州。在她看来,带着孩子去父母工作的城市实属无奈之举。

曹玉霞的儿子和儿媳在苏州做奶粉批发。由于生意比较忙,二人很少回家。今年春节前夕,曹玉霞就带着7岁的孙女安安来到苏州。刚到苏州的时候,孩子觉得一切都很新鲜,加上和父母团聚,孩子显得很开心。可是没过几天,孩子就吵着嚷着要回家了。“孩子毕竟年龄小,吃的住的都不习惯,也没有小朋友一起玩,就想回开封。俺儿他两口又舍不得孩子走,一家人都难为地哭了。”曹玉霞说,即使是这样,暑假她还是决定把孙女带过去。“毕竟一家人太久没见,会比较陌生。这次过去,我叫他们租个大一点的房,我陪着住一段时间,也许会好点。”曹玉霞说。

与父母一起,同一张桌上吃饭、同一间房间睡觉,这些本属于孩子的日常生活,对于留守儿童而言,却是少有的恩赐。春节期间,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会返乡探亲。而每年暑假,这些“小候鸟”会千里迢迢从老家奔向城市。近两个月的团聚,对广大留守儿童来说,无疑是一段幸福的日子。而这样的幸福,在过去几年疫情存在的情况下,更来之不易。

7月1日傍晚,电视塔南路旁的台阶上出现了几十个出售各种小吃的摊位。在一个售卖油炸食品的三轮车旁,12岁的小涵正在熟练地帮妈妈穿串。“一年到头很难看到闺女,所以暑假的时候,我就把她接来了。”小涵妈妈站在油锅前,不停地翻动着锅里的食物,汗珠一串串从额头上滑落,地面上很快就湿了一片。

小涵的爸爸在市区一个建筑工地做工,妈妈陈英除了白天在一个公司食堂帮厨外,晚上还要摆会儿摊。看着一旁忙碌的女儿,陈英心疼之余,也有些许欣慰。她告诉记者,女儿很听话,也很懂事,刚来开封没几天,就成为她生活中的好帮手。

“我寒暑假都会来开封跟爸爸妈妈住一段时间,他们给我买好吃的、买新衣服,有时候还能去公园游玩。”小涵来自周口市扶沟县江村镇,由于紧邻通许县,她要到通许县邸阁乡坐城乡公交车到通许县汽车站,然后坐一个半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开封。虽然路途遥远,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爸爸妈妈,她一路上都很兴奋。“孩子来开封,准备让她怎么过?”陈英回答说:“我们打算趁着不忙的时候多带她到公园和景区转转,然后逛逛街,买几身新衣裳。平时比较忙的话,就让她呆在住处。如果她愿意,晚上就跟着我出摊。”据她介绍,他们村子里的孩子到了假期都会被接到城市里住,过完假期就回老家。

不能让“小候鸟”二次留守

农村—城市—农村,每年留守儿童就像候鸟迁徙一样,在寒暑两假期往返在城市和乡村之间。但是,即便在假期“小候鸟”们“飞”到了父母身边,本以为是久别重逢,但团聚总因父母忙碌的工作而被冲散。

由于这些“小候鸟”的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,他们大多忙于生计,从早忙到晚,几乎没有周末。他们坦言,就算把孩子接到身边,也确实没有时间照顾。如果孩子多了,可以几个人在一起写作业;如果孩子少,就只能把孩子反锁在住处。没有玩伴、不熟悉周边的环境……父母也因为工作太忙或者疏离时间太久,与之交流甚少,最多就是几句简单的嘱咐。好不容易辗转来到了城市,这些来到父母身边的“小候鸟”们,却再一次被留守了。虽然来到父母的身边,他们的生活却比之前更孤单。“二次留守”的“小候鸟”们面临诸如归属感、人身安全等一系列问题。

12岁的张浩然虽然来到了开封,但是他的生活范围也仅限于父母经营的菜店附近,除了写写暑假作业,就是帮爸妈在店里做些杂活。虽然每天的生活都充满着“泥土味”,但是张浩然很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。最让张浩然高兴的时刻,就是每天傍晚的关店,因为这意味着父母要带他去吃好吃的了。“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卖菜,实在顾不上他,孩子只能留在老家上学。虽然放假来开封了,但是店里环境就这样,让他在外面乱跑,我们也不放心。”对于这样的环境,张浩然的妈妈也很无奈。

“在家里,即使我们不在也可以托邻居和亲戚照看。但去了城市,一来没有认识的人,二来环境不熟悉,孩子一不小心走丢了或是出了问题,该怎么办?”张浩然的妈妈告诉记者,农村的留守儿童来到父母务工的地方,还是得面对白天父母外出工作,自己独自在住处玩耍的情况,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。

虽然已经来开封好几天了,但是对于13岁的张俊林而言,城市里的暑假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丰富多彩。大多数时间,他都待在出租房里写作业、看书。父母干活回到家,会让他玩会儿手机。当城市孩子逛遍了风景区、玩腻了游乐场、吃遍了小吃街时,张俊林的城市生活还只是王口舌社区这一片小小的区域。

林林的父母在开封做装修已经4年多了,主要承担墙面乳胶漆的粉刷工作。由于手艺好、工价公道,二人接到的装修活越来越多。虽然儿子来到身边,但是他们依然每天在各个小区的新房里挥洒汗水。父母每天都会交代他不能乱跑,林林每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出租房的院子里。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街道,成为他最喜欢做的事。

林林是个勤奋好学的男孩,能和父母在一起,他已经很满足了。对于古城开封,他非常喜欢:“开封那么多名胜古迹,还有很大很大的博物馆和图书馆,我想去逛逛。但是爸爸妈妈每天都要干活,希望他们不忙了能带我去。”听到儿子这一番话,妈妈冯艳梅的脸上露出些许愧疚和无奈:“我们干的是装修活儿,工期催得非常紧,每天都要早出晚归,几乎没有假期。我准备手头的这个活干完了,歇两天,带孩子好好逛逛开封。”

这些进城的“小候鸟”们,最盼望的就是能和爸爸妈妈尽可能多的在一起。但是,由于父母工作比较繁忙,这些儿童来到城市后,依然面临着留守问题。无论留守儿童在家乡还是来到城市后再度留守,缺少家长管护和陪伴的暑假,都给他们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和安全问题。一旦与父母多多相处需求得不到满足,“小候鸟”们可能产生“还不如不来”的想法。

进城的“小候鸟”需要更多呵护

带着期待赶赴城市之后,匆匆的团聚似乎并没有给这些暑假里的“小候鸟”更多的家庭温暖。面对城市的陌生和父母的忙碌,他们的“城市暑假”变成在城市中的“二次留守”,再度陷入孤独,同时也面临着不少安全隐患。

“留守儿童平时在农村见得少、玩得少,好不容易趁暑假来到城市,得让他们好好体验体验。如果只是跟着父母干活,或者干脆被锁在家里,岂不又陷入新的留守?在这方面,城市应承担起一分责任。”市民张玉山告诉记者。他认为,离开学校的集体生活,暑期里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更加凸显,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要积极关注这个群体的暑期生活。特别是作为社区,要多组织活动让这些孩子能够得到管护和关怀。

对于这些“小候鸟”的“城市暑假”,采访中,很多市民建议,一些外来务工群体集中的社区和企业,应担负起社会责任,建立长效机制,给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孩子暑期团聚生活提供便利,比如免费提供一些暑期活动的场所,组织一些打工子女暑期活动,保障这些孩子在城市的快乐生活。

城市里有不少资源可以加以利用,例如有不少大学生、中学生暑假非常愿意做志愿者,为孩子们做些义务服务。而在国内一些其他城市,大多会和周边的高校大学生志愿者合作,开展一些周期短、内容丰富的暑期课堂。

以浙江杭州为例,这几年,杭州的一些社区开办了公益暑期班。其中,一些社区举办的“小候鸟”暑期班已小有名气。“小候鸟”暑期班分为7月班和8月班,主要接收住在本小区的孩子,帮小区外来务工人员解决暑期孩子无人照看的情况。每年暑假,社区阅览室专供孩子的学习,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做暑假作业、看纪录片,有大学生志愿者教他们解难题,陪他们玩模型拼装、下棋,还有公安志愿者教孩子们注意安全事项等。“小候鸟”暑期班的孩子还能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不定期出去游玩,开阔视野。

在浙江台州,随着留守儿童之家开园,“小候鸟”们有了一个“家”。在这里,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志愿者将成为孩子们的“代理家长”。他们将开展不同主题的活动,与“小候鸟”们一起做游戏,为孩子们精心准备成长礼物。与此同时,留守儿童之家还将为孩子们提供教育管理、心理咨询等服务,引导他们健康快乐成长。广东省东莞市部分社区为了让远道而来的“小候鸟”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,开设了青少年志愿“特攻”行动、亲子厨房、发现东莞文化——定向寻根活动、小学生暑假安全知识宣传活动、家庭趣味运动会等暑期活动。还有企业为了解除员工的后顾之忧,积极承担照顾“小候鸟”的责任,目前面向“小候鸟”的企业夏令营也越来越多。

在我市,自2020年以来,市妇联连续三年积极争取到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设立的“小候鸟基金”公益项目“小候鸟”图书角,切实加大对困境、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力度,积极推动优质阅读资源和服务向农村欠发达地区延伸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在尉氏县、通许县、鼓楼区、禹王台区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5地的学校和偏远社区建立60个“小候鸟”图书角,累计捐赠价值超过25万元的纸质图书,开展超过500场主题阅读、关爱儿童活动,为困境、留守儿童送去了充满书香的温暖陪伴。

近日,在鼓楼区慈源社工中心,时常传出孩子们的欢声笑语。在该区民政局的带领下,街道社工站开展了关爱儿童的活动,旨在帮助辖区的留守儿童度过一个思想有引领、安全有保障、健康有呵护、情感有抚慰、困难有帮助的暑假。活动中,社工通过组织“破冰游戏”击鼓传花,孩子们从刚开始的放不开,到后来玩成一片,再到最后依依不舍。游戏让留守儿童彼此从陌生到相互熟悉,锻炼了孩子们的沟通能力和适应能力。此外,社工还通过给留守儿童讲述革命先烈的光荣事迹,让孩子们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,孩子们还纷纷用绘画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。

采访中,市政协委员冯云涛建议,各级各部门要统筹各方资源,充分发挥政府、市场、社会的作用,鼓励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;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组织深入社区、学校和家庭,开展监护指导、心理疏导、行为矫治、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试等专业服务;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,支持社会组织、爱心企业依托学校、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留守儿童托管服务机构。

冯云涛认为,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报纸、电视、微信等优势,积极宣传对于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,营造浓厚社会氛围,吸引更多的企业、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等参与到关爱行动中来。

责任编辑:hN_0426